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40集课程复讲

郎海涛学长

  
   《细讲弟子规》第40集提纲 
   1对同事及对父母如何做到“作之君、作之亲、作之师”?
   2.为什么说用《弟子规》可以判断好坏朋友? 
   3.增长学问为什么必须要解行相应? 
   4.读书的方法是什么? 

   《细讲弟子规》第40集复讲
   1对同事及对父母如何做到“作之君、作之亲、作之师”?
     同事之间可以做到“作之君、作之亲、作之师”。遵守公司规则,以身作则给他看, 作之君;常常互相关怀、互相照顾,把他当亲人一样看待,作之亲;当他有什么不明白,我们也很慷慨的指导他,作之师。
     对父母也可以做到“作之君、作之亲、作之师”。“老者戒之在得”。人老了没有圣贤的教诲,反而容易很贪。我们要当父母心灵的好老师,做到君,以身作则,尽心孝顺,那父母对我们的信任度比较高的时候,就可以适时的给以引导、开导,听我们的话,那也是作之师。用君亲师时时观照自己言语行为、起心动念,那就是真正时时亲近仁德,亲近圣贤。 

 2.为什么说用《弟子规》可以判断好坏朋友? 
    《弟子规》是照妖镜,《弟子规》也是显圣镜,学好《弟子规》,就具备判断好坏朋友的能力。 
    环境对人影响很大,三个人在荒岛上的愿望故事。 

  3.增长学问为什么必须要解行相应? 
    “不力行,但学文,长浮华,成何人,但力行,不学文,任己见,昧理真。”
    一个人要增长学问,一定要“力行”加“学文”,这叫解行相应。“解”跟“行”就好比车子两个轮子,假如只有一个轮子,车子就推不动,一定要两个轮子一起很协调的才好推动。
     不力行,只是学文、只是看书,或者得到很高的学历,这样的下场是“长浮华”。 连做人都不会,专业的高材生,生活的低能儿,只是一部考试机器。 
    如果只去做,没有继续学习,继续修正,到头来会“任己见,昧理真”。 
    学问必须力行加学文,做到解行相应。行的愈彻底就能理解愈深,,理解得愈深行的就愈到位。行是枢纽,真正去力行的话,才会有所感悟。  

   4.读书的方法是什么? 
      “读书法,有三到,心眼口,信皆要”,读经书的时候必须要很专注,要能专心才能有所收获。 
       读经以前一定要坐有坐相,书一定要摆正。一开始就是用恭恭敬敬的心去读,养成以后终身不改。读经时候,眼看书,手指书,嘴巴念,心要在,心眼口手统统都要专注用上。 
      “方读此,勿慕彼;此未终,彼勿起”。要把一本书读好了再读下一本。切忌贪多、贪快。你太躁进,那个心根本都很浮动,跟学问不相应。
    “宽为限,紧用功,功夫到,滞塞通”。制定读书计划,但也不要排得很紧密,不要让自己很有压力。 
    “心有疑,随札记,就人问,求确义”。边学边问,亲近有仁德的人。
    “房室清,墙壁净”,整理好自己的读书环境。    
    “几案洁,笔砚正”,物有定位,环境清净,内心清净。
    “墨磨偏,心不端”。磨墨的时候要坐端正,不然会影响内在的心境。
     “字不敬,心先病”。 要恭敬去写字,不然心就很散乱。
    “列典籍,有定处;读看毕,还原处”。动物归原,物有定处。
    “虽有急,卷束齐;有缺坏,就补之”。
    “非圣书,屏勿视;蔽聪明,坏心志”。不是好的圣贤书,一定不能看,防止污染。

    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